新湘乡客户端1月28日讯(湘乡融媒记者:徐雅蒙 曹研容)一根细竹条、一把短蔑刀、一张小木椅、一个模具,只需这几件简单的工具,竹编手艺人罗家阳便让简单的竹条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竹编工艺品。从手艺到“守艺”,六十年岁月蹉跎,四季轮换,不变的是他对技艺的坚守和热爱。

罗家阳师傅正在编织竹制品。

罗家阳师傅制作的竹制手工艺品。
这天清晨,在白田镇仁厚村一户农家庭院前,一位老师傅正佝偻着背,一手拉扯竹条,一手旋转模具,将细如绣花针的竹条一根根从模具上穿过,再反复压紧压实。随着竹条上下翻飞,竹瓶上的花纹在师傅的巧手下逐渐显现。
这位老师傅就是罗家阳,今年已经74岁了,接触竹编工艺已有60余年。手编竹器曾是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但随着时代发展被各种其他材质的器具所取代。罗师傅自小学习竹编工艺,虽然已年过古稀,却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只要有时间和精力,他便会坐在庭院里进行编织。
罗师傅一边拉扯着竹条,一边回想着当年往事。他告诉记者,1970年他被邀请到安化竹制厂担任精品组组长,每天都与竹编打交道,因此也跟随厂里的师傅习得了更为精湛的竹编技艺。1989年,他回到家乡,虽然不再从事相关行业,却不愿意自己的手艺就此荒废,开始试着编出更精美的工艺品,不为赚钱,只是心里放不下竹编。
竹编的原材料随处可见,却也十分讲究,必须是山间两年以上的水竹,这样的竹子更细长也更有韧性。罗师傅拉出的竹条直径最小的只有0.2毫米,要50条黏在一起才能达到一寸宽,而制作这些竹条也正是罗老师傅的独门手艺。“最难的地方是这个面,要经过很多工序才能做出来。”罗家阳介绍道。
破蔑编织、晾晒打磨、上油存放,从原料加工到成品,一件竹编工艺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少则数天,多则一个多月才能制作完成。如今,经过岁月的沉淀,罗师傅的手艺愈发精进,不需要图纸,也不需要其他复杂工具,单凭他一双巧手,就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在庭院里,我们见到了罗师傅制作的大型竹制花瓶、小型花瓶,和其他各式各样小型工艺品,十分精美、耐用。“当年,我的师傅觉得我有一点天赋,他就特别支持我,让我把技艺学出来。后来,虽然竹编制品风光不再,但我就是舍不得丢下这门技艺。”罗家阳说。
罗家阳是一位民间手艺人,更是传统技艺的“守艺”人。从他手中的竹编制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的斗转星移,也能够体会到传承不变的匠人精神。
一审 | 刘小琴
二审 | 成勇
三审 | 谭鑫
副总编辑 | 周鑫
总编辑 | 储永祥
责编:王莉君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
!/ignore-error/1&pid=53398700 )
赵新文走访结对帮扶对象并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
!/ignore-error/1&pid=53398560 )
【改革创新年 全力拼经济】赵新文会见湖南新华水利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然一行
-
!/ignore-error/1 )
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 赵新文与一线新闻工作者座谈交流
-
!/ignore-error/1 )
赵新文拜访湖南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马天毅
-
!/ignore-error/1&pid=53415810 )
湘乡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
-
!/ignore-error/1&pid=53402005 )
湘乡推进“扫码入企”工作 为企减负优环境
-
!/ignore-error/1 )
湘乡市召开三季度减负专项会议 精准破题形式主义
-
!/ignore-error/1&pid=53323950 )
赵新文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上强调: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